积极对接农业科技特派团专家 助力发展壮大驻村集体经济

市委编办派驻金普新区登沙河街道丛家村第一书记张益宁同志,坚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村里,发挥自身工作优势,邀请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团相关领域专家,为村蓝莓产业发展和技术管护进行“把脉问诊”,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效,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展现了市委编办干部良好形象,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进行了报道(详细报道附后)。

小蓝莓助力丛家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

眼下正是蓝莓上市的季节。6月27日,金普新区登沙河街道丛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益宁邀请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团相关领域专家,来到村里的设施蓝莓基地,为丛家村的蓝莓产业发展和技术管护进行“把脉问诊”。

走进丛家村设施蓝莓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成片翠绿的蓝莓树一眼望不到头。设施大棚内,几位村民正在忙着开展剪枝等管护工作。“蓝莓园管护期间是按时计酬,15元一个小时;采摘蓝莓是计件薪酬,一天可赚100多元。”据正在棚内干活的村民介绍,在蓝莓基地打工,一个月少的时候能挣到2000多元,多的时候能赚到三四千元。据介绍,进入夏季,随着温度、湿度变化和病虫害的出现,新品种蓝莓生长面临各类关键性技术问题。科技特派团来到丛家村后,立即深入种植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丛家村位于金普新区登沙河街道东北部,全村拥有可耕种土地5500亩,主要以绿色果蔬种植业为主。丛家村虽然村民比较富裕,但集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相对薄弱。2021年8月,张益宁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丛家村后,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且明确了自己驻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协助村“两委”发展壮大丛家村的集体经济。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发现蓝莓作为高附加值果树品种,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蓝莓种植近年来才开始在北方推行,在品种选育和栽培手段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在大棚内栽培种植更是如此,必须拥有科技支持。于是,张益宁一方面与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得到科技方面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与村“两委”协商,确立以反季蓝莓种植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壮大丛家村的集体经济。很快,在他的提议下,村集体建设了5座占地约12亩的温室大棚,12000株优质品种的反季蓝莓完成了在大棚内的栽培种植,并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化基质栽培方式。

据科技特派团专家刘智强介绍,基质栽培蓝莓是将蓝莓植株放在一个个盆里,盆内是利用本地资源配置的专用基质,这种基质结构稳定,透水透气性好,能为蓝莓提供最适宜根系生长的基质环境。每个盆里插有几根细小的白色管道,管道连接着后端的灌溉系统,这套水肥一体化设施,能将蓝莓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精准、等量地输送到每一株蓝莓根部,确保每株蓝莓摄入的营养成分都一致。相比传统栽培,无土基质栽培蓝莓投入低、效益高。今年年初栽培的组培蓝莓苗,最快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能挂果。由于设施蓝莓上市早,每斤蓝莓可卖120元左右,预计盛果期每亩年收入可达10至15万元,5亩设施蓝莓至少可以为村集体年收入提高50余万元,效益相当可观。

张益宁告诉记者,大力发展蓝莓产业,将让丛家村实现集体经济、群众收入、特色产业的“三赢”。在产业带动方面,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劳务用工等方式,直接带动村里数十户农户增收。接下来,丛家村将依靠蓝莓种植基地,拓展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科普、健康养生等功能,打造都市近郊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城乡互动、农旅融合。(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小华)


科技特派团专家为丛家村蓝莓产业发展和技术管护“把脉问诊”。受访单位供图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